今年第二季度,许昌楼市成交量明显回升,楼市复苏势头强劲,部分地产商开始“飘飘然”了,准备提价或者已经开始提价。然而,进入第三季度的首个月,楼市成交开始放缓,本来已较明朗的许昌楼市再度蒙上一层阴影,早前业内普遍担忧的市场需求不足是否真的存在?
楼市成交普遍放缓
据市住建局提供的数据显示,7月份许昌商品房当月成交套数为908套,而6月份成交套数为1052套;价格方面,7月份的成交均价为3892元/平方米,6月份的成交均价为3476元/平方米。
7月份的成交量下滑,与该月的供应有关系。据了解,我市多家楼盘在7月份推盘,其中一半集中在东城区。7月份的推盘虽然较为集中,但普遍集中在7月下旬,其成交量将重点体现在8月上旬。
此外,成交普遍放缓也是导致成交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第二季度开始,许昌楼市刚性需求释放,推动了成交量的回升,然而进入第三季度后,虽然首次置业者仍然持续发力,140平方米以下的产品仍然备受青睐,但140平方米以上的改善型刚需产品开始滞销。不少楼盘出现两极分化现象,中小户型几乎已无存货,剩下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大户型或者楼王产品。
“前几个月,我们售楼部在非周末时间,每天也能接待二三十组客户,但现在就算是周末,也没有这样的人流了。”东城区一家楼盘销售人员告诉记者,因为楼盘调整了价格,价格已较前期升了不少,产品销售也放缓了。
虽然7月是楼市的传统淡季,但开发商并不敢怠慢,仍然加紧推盘,7月份的供应量迎来了少有的高峰,但成交量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大幅飙升。
改善型刚需者后续乏力
今年3月份,市民郑先生在东城区买了套1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,总价约50万元,郑先生属于改善型刚需者。他现居住在中心城区一个楼龄接近20年的小区,本来他不急于换房,但看到许昌东城区的部分房价已在4000元/平方米以上,便有了换房的冲动。据了解,从第二季度起,不少改善型刚需者加入购房大军,在经历了今年第二季度的集中释放后,目前正进入平缓释放期。改善型刚需者仍然存在,但已不再像第二季度那样集中。
刚需群体主要分为两大类型:首次刚需者、改善型刚需者。而首次刚需者,又有两种情况:一是到许昌工作刚几年的“新许昌人”,需要购房安家;二是许昌本地人,虽然有房,但是和父母一起居住,因为结婚或有其他原因需要购房。
改善型刚需者,也有几种情形:一是换房升级,现有居住条件一般,采用“卖一买一”方式进行居住升级;二是经济条件稍好点的,虽然已拥有一套房子,但想再买一套房自住,原有那套用来出租或投资。改善型刚需者可塑性大,很多处于可买与可不买之间。但市场政策一变化,便会激发他们的购房需求,释放购买力。今年第二季度,就集中释放了这部分购买力,近期内这部分需求将会有所放缓。
超低价格难再出现
成交放缓,还与楼盘价格调整有较大关联。据了解,前段时间,由于成交活跃,楼盘价格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回升。楼价的调整,主要有几方面:一是部分楼盘收回了优惠折扣;二是销售进入到尾声的楼盘,已无太大销售压力,可以适当调整价格,慢慢消化存量;三是楼市最困难时刻已过,新产品在定价策略上再次偏向积极,定价普遍较今年1月份、2月份高;四是直接升价,见销售形势转好,直接提价。
价格回调后,大大降低了刚需者的积极性,特别是改善型刚需者的积极性,再次导致了观望潮的涌现。
虽然今年第二季度开始,楼市普遍开始回暖,但这也仅限于局部区域,我市部分区域销售压力仍然较大。另一方面,之前回暖较快区域,最近的销售也明显放缓,刚需疲软已是不争事实。